2023年新春将至,大红灯笼门前挂,腊肠熏肉在阳台宣示着主权,家家户户都在为阖家团聚的日子忙活着。




逛扬州巷子的最大乐趣,是你不知道下一秒会看到什么,但是心里是一种毫无戒备、全然放松的期待。对于城市人来说,一口古井、一辆自行车,都是美的。
有老人问:“找谁?”
“拍照的!”
我们忙拿出相机给她看刚拍的巷子照片。
生活在古巷一辈子的奶奶笑笑,说:“还蛮美的!”
宽约一米多的巷道自动隔绝汽车,过滤了外界的车马喧嚣;住在里面的人们自觉保留着房屋原貌,外观与数百年前相仿——外地人哪怕是外国人,一走进扬州巷子,也会自动进入历史的气场。巷子里的生活古老而淳朴,打一桶井水上来洗菜、刮鱼鳞,跟邻居拉拉家常,像一部上世纪的生活连续剧,在此生生不息地演绎着。


可能很多扬州人都不知道,扬州巷名有“十大十小”、“十荤十素”——
十大十小
大井巷、小井巷;大双巷、小双巷;大草巷、小草巷;大灯笼巷、小灯笼巷;大总门巷、小总门巷;大茅厕巷、小茅厕巷;大流芳巷、小流芳巷;大羊肉巷、小羊肉巷;大可以巷、小可以巷;大武城巷、小武城巷。
十荤十素
动物为“荤”:羊巷、蛇尾巷、饺肉巷、螃蟹巷、鸡鸭巷、羊肉巷、黄牛巷、鱼皮巷、狗肉巷、鹅颈巷。
植物为“素”:香瓜巷、五谷巷、麻油巷、石榴巷、糙米巷、芝麻巷、青莲巷、双桂巷、金桂圆巷、碧螺春巷。
有大有小、有荤有素,何不隐藏着扬州人的生活哲学——比起用力过猛地追求功名利禄,不如享受随手可得的,安逸的小幸福。

生于古巷,长于古巷的80后陆叶,是最早一批将咖啡馆开在古巷中的本土创业者——7年前跟父母商量把埂子街的老房改造成咖啡馆“吉舍”。
太阳落山下班之后,一批热衷享受生活的扬州年轻人,就会走入古巷聚到店里,或喝咖啡或小酌。
不用担心年轻人的夜间到访会打扰古巷的宁静,“因为扬州人燥不起来!”陆叶说,2022-2023跨年夜那晚,有个同行的店里客人爆满,但当跨年倒计时,全场没有人主动说话,更别提跟着呐喊倒数“3、2、1”……那晚吉舍也坐满了客人,只是很多人晚上11:30就陆续离开,“他们宁可在路上跨年,也不愿意跟陌生人一起凑热闹!”陆叶将此归结于扬州文化和扬州人的性格——秀气、含蓄、有点不太好意思。不过,这阻挡不了他们享受生活啊,谁叫他们是扬州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