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Jiangsu走进盐城! 外籍友人打卡世遗风光 点赞盐城湿地环境保护
东方湿地之都
仙鹤神鹿世界
11月30日——12月1日
Go Jiangsu的“洋粉丝”们
走进盐城
探访世界自然遗产
领略黄海湿地的独特风光
点赞盐城湿地环境保护成效
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中国日报网共同主办,盐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的“Go Jiangsu”海外社交媒体外籍粉丝采风活动走进盐城,活动主题是“走进世界自然遗产 聚焦盐城湿地环境保护”。来自美国、匈牙利、巴西等9个国家的12名外籍友人,在盐城大洋湾生态公园、欧风花街、大丰黄海野鹿荡、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台条子泥湿地和黄海森林公园参观考察,实地领略生态江苏的魅力,感受盐城这颗“黄海明珠”的城市特质,并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向更多国际友人推介展示美好江苏。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力群讲话。
在11月30日下午举办的活动启动仪式上,外籍友人共同观看了盐城黄海湿地风光片并获赠文创礼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力群,盐城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史学健,中国日报社副秘书长潘忠明,外籍粉丝代表龙山分别致辞,揭开活动序幕。
史学健在欢迎外籍粉丝时介绍,今年7月5日在阿塞拜疆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盐城黄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填补了中国滨海湿地类自然遗产空白和江苏省自然遗产空白,为全球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现实可借鉴的“盐城范本”。在这里,既可恣意感受湿地之壮美、辐射沙脊群之独特、生物多样性之丰富,也可让人感受到湿地生态文化、湿地保育发展的无穷魅力和广阔空间。真诚希望大家多来盐城走一走、看一看,将盐城的美好体验和感受,带给亲朋好友,带向四面八方,把盐城人民的深情厚谊播撒世界各地。
外籍粉丝们冒雨游览大洋湾生态公园,古色古香的特色园林让外国友人流连忘返,盐城八大碗美食、古声古韵的地方小淮剧表演更是激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来自巴西的马塞洛还饶有兴致的玩起了“鲁班锁”,精巧的构造设计让外国友人连连称奇。
在欧风花街,绚丽的夜景让外国友人不停按动快门,纷纷合影留念。
12月1日上午,大家来到大丰野鹿荡湿地保护区,登高远眺,拿起相机拍摄野外放生的麋鹿群和栖息在芦苇荡中的珍稀鸟类。博物馆中的各类标本让大家增长了很多见识。
在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外籍友人观看了电教片《归来的麋鹿》,并参观了盐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展示中心,对这一世界珍稀物种的前世今生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随后,大家坐上观光车,拿起胡萝卜,同保护区内的麋鹿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湿地是非常重要的生态保护系统。江苏拥有非常丰富的湿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这也是我来江苏学习的原因。”来自苏丹的留学生龙山去年来到江苏,目前在南京林业大学攻读“湿地生态学”的硕士研究生,龙山说,通过参观,真切感受到中国为保护湿地做了很多工作,在盐城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这里的环境特别好,“我也希望更多朋友能近距离体会黄海湿地的魅力。”
下午,Go Jiangsu的“洋粉丝”们又来到世界自然遗产黄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台条子泥,通过望远镜欣赏黄海滩涂美景。
在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大家坐上游览车,穿梭在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人造生态林园。
这片6.8万亩的森林,海林景区4.2万亩、海滨景区2.6万亩,森林覆盖率超90%,活立木蓄积量21万立方米,负氧离子浓度平均达3800个/立方厘米,这里拥有652种植物、342种野生鸟类、30余种兽类……已然成为系在黄海之滨的一条“绿飘带”。当得知这里的树木全部都是当年的林场工人在贫瘠的盐碱地上一棵一棵种植起来的时候,外籍友人纷纷感叹“不可思议,太震撼了。”
坐落在森林中的几间林中小木屋同样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表示有机会一定要来这里住一下。
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媒体广泛关注,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新华日报、微博/微讯江苏、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现代快报、中国江苏网、香港商报、凤凰网等十余家媒体纷纷聚焦盐城湿地环境保护,推出相关报道。
中国新闻网
新华日报
学习强国
微讯江苏
微博江苏
我苏网
中国江苏网
香港商报网
凤凰网江苏
同乐江苏
交汇点
荔枝新闻
盐阜大众报
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据悉,“Go Jiangsu”海外社教媒体外籍粉丝采风活动是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中国日报网共同打造的江苏特色外宣品牌之一。自去年4月起,已从江苏海外社交媒体平台170多万粉丝中,邀约来自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巴基斯坦等十几个国家的外籍友人,游历江苏各地,通过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推介展示美好江苏。截至目前,已联合举办7场相关活动,有效推动了江苏对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