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荟萃
连云港市国家级非遗项目:淮海戏
来源:连云港非遗
发布时间:2020-02-17
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淮海戏的形成,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2008年6月,淮安市、连云港市联合申报的淮海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清代乾隆年间,海州(今连云港市)一带流行由秧歌号子发展而来的【太平歌】和猎户所唱的【猎户腔】,有邱、葛、杨(一说张)三人将其加工润色为【怡心调】和【拉魂腔】,并以此来演唱农村生活和民间故事。后邱去淮北,葛去山东,杨留在海州,他们各自吸收了当地民歌和语言的特色,遂形成泗州戏、柳琴戏和淮海戏。
淮海戏音乐唱腔丰富多彩,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女腔以【好风光】为基本腔,以【二泛子】等为辅助唱腔;男腔以【东方调】为基本腔,以【金风调】等为辅助唱腔。唱腔的特点是乐句的尾突然翻高八度且耍腔,具有拉人魂魄的艺术魅力。
淮海戏的传统剧目有“三十二大本,六十四单出”之说,其主要剧目简称为“两骂、两关、三朵花,七大、八小、十一记。”其中《皮秀英四告》、《樊梨花点兵》《三拜堂》、《催租》等久演不衰,在苏北地区几乎家喻户晓。连云港市淮海剧团还排演了一大批新创的现代戏和历史剧,如《代代乡长》、《明月芦花》、青春版《三拜堂》、《辣妈犟爸》等,《辣妈犟爸》荣获第三届江苏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辣妈的扮演者汪敏获得优秀表演奖。
淮海戏早期乐队仅有二、三人,伴奏乐器为一副简板,两把板三弦,打击乐器有大锣,小锣,铙钹,称“三块铜”。
上世纪60年代初便形成了“吹、拉、弹、唱”的小型民乐队,伴奏增添一把主奏高音二胡,另有大提琴等低音乐器。
淮海戏的服装、道具、刀枪把子等以前一直沿用京剧样式,自上世纪70年代后,逐渐向越剧靠拢。
相关资讯
- 生如夏花,快来打卡南京江宁夏日紫
- 为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蛋雕”打ca
- 这7样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
- 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江华山太平泥
- 寻花海,踏春意,来一场放松静心之
- 吹响2020集结号,我们春天有约!
- 宿迁的非物质文化遗传原来都有这些
- 邂逅扬州非遗,品味匠心雕刻的独特
- 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掉眉毛的
- 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珍贵的
- 连云港市国家级非遗项目:淮海戏
- “文艺苏军”吹响集结号——传递温
- 不出门游遍镇江,不见面共推产业发
- 《万众一心抗疫情》抒发非遗传承人
- 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盐城文旅的朋
- 足不出户也能体验文旅大餐,江苏文
- 疫情无情,御豪有爱
- 江苏旅游新闻网——豪华酒店新鲜蔬
- 疫线传真★党旗飘扬丨党员司机裹着
- 共度时艰!龙控集团迪诺水镇商业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