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 | 今冬直飞去拉萨,遇见神秘的西藏非遗
想抬头就能看到蓝天白云
想低头就看见透彻的湖水
想自省就看见纯净的心灵
想感受看见就想流泪的美景
这样的“天堂”,仅存一处,那里叫做西藏
在西藏,藏族同胞的手似乎有其独特的特征,黝黑的色调,厚实的触感,总觉得那样的一双手会造出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来。
如果说那双手是动词,那么,动词后面紧跟的名词就是西藏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动词与名词相结合,构成了匠人与器物之间的紧密关系。
西藏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9个,自治区级非遗项目323个,每一种都独一无二! 今天我们将带你了解西藏非遗技艺:藏香、藏纸、雕刻及唐卡的无穷魅力。
说到西藏非遗,就不得不提到尼木三绝。尼木三绝,是指西藏自治区尼木县的三种特产,及其制作技术。分别是:尼木藏香、藏尼纸和普松雕刻,这三样手工艺已有千年历史。在商品化潮流汹涌的今天,尼木人仍然保留着这三样传统手工艺,而且将此发扬光大。这是当地深远的文化底蕴和尼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尼木藏香
有藏文字的地方就有尼木藏香。在西藏,所到每一个地方,所遇每一位藏族人,几乎都能闻到藏香的味道。千百年来,藏族同胞用一双厚实的双手和一颗虔诚的心,守护着这一缕香气。
吐蕃时期,藏王松赞干布曾派出16名青年到天竺(古印度)学习佛法。吞弥・桑布扎学成归来,根据西藏的地域特点,把在天竺(古印度)所学的熏香技术进行改进,发明了藏香,并使用水磨制香。
居住在吞曲河边的吞巴人世代使用水磨磨制木浆生产藏香,在河边形成了一条由250多座水磨组成的数公里长的水磨长廊。时到如今,人们对藏香的爱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愈加珍爱。就连制作藏香的过程,都像一场圣洁的仪式。
在制作藏香之前,藏族人会先洗手和清洗器具,以延续最初的圣洁和虔诚。他们说,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藏香的质量,更深层的含义是洗去内心的杂念。
藏香制作的过程有12道工序:采料、泡水、去皮、撕碎、煮料、捶打、打泥、磨料、揉合、出条、晾晒、捆绑。每一道,都需全神贯注,稍有不慎,香味便会受到影响。藏香原料的培植会选在夏天少雨的季节,但西藏夏天恰恰是雨季,因此,藏香的诞生尤为珍贵。
严格的配比和制作工序让尼木藏香具有杀菌、安眠等独特功效,千百年来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
藏尼纸
西藏的造纸术源于中原。据《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石磨)、纸、墨之匠,并许焉”,意思是吐蕃要求赠送一些会制作酒、碾子、石磨、纸张和墨锭的工匠,唐高宗都答应了。这也是最早见于文字的唐代造纸工匠入藏的记载。唐朝的造纸工匠们入藏,就地取材,并配以独特工艺,于是藏地独有的“藏纸”便产生。后其技艺传入尼泊尔和印度。
在西藏,人们会用一种深藏剧毒的狼毒草制作纸张,即便它的制作要历经艰辛,但这种纸却可以保护经文千百年不烂。而当印经院的藏族同胞日复一日地坚持手工制作狼毒纸、印刷经文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信仰总是先于他们醒来。
由于狼毒草有毒,刚开始做狼毒纸的人脸上会过敏、长痘,眼睛也不舒服,而那些长期做的人,手上更是会皮肤溃烂,关节变形,很少有人能吃这样的苦。
将狼毒草纤维熬煮,浸水之后,放到平滑的石板上,再用石块用力不停地捶打,几分钟后,将白色稠状的狼毒草纸浆再放入清水桶中,用木制搅拌器将水和纸浆充分搅匀,然后再将勺子将融于水中的纸浆倒入浸放在水池中的木制模具,慢慢均匀摇动,使纸浆平整均匀地散布于其中。
最后,再慢慢提起模子,等模具中的水分沥干后,再拿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晾晒好之后,先用手在晒干后的藏纸上轻轻熨扶,使纸张和模具初步分离,之后再揭开纸的一角,慢慢剥离,这样一张完整洁白的藏纸便出世了。
当在西藏,看到一张张古朴质地的藏纸整齐有序地排放着,色呈米黄,纸张轻盈。在狼毒纸粗陋而有韧性的表面上,它的纹理细密而有质感,在西藏强烈的耀阳下静静地发出神圣的光泽。
普松雕刻
雕刻在尼木县普松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尼木普松雕刻技艺是普松乡群众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一项古老技艺,享有盛誉,雕刻艺人在长年累月的钻研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
唐卡
唐卡,世间最美的色彩。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唐卡艺人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了一个个神圣的佛的世界。
唐卡是世界绘画史上最为独特和严谨的画种之一,它不是任何画家都能轻易涉足的领域。绘制唐卡时,画师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
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制作唐卡需要一整套工艺程序。所以,一幅唐卡的绘制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的学习和训练,得有相当的耐心。
唐卡绘制从不是即兴的艺术,每一笔里,都是酝酿了千年的历史。唐卡的魅力,也尽在这种对于传统的传承之中。
- 生如夏花,快来打卡南京江宁夏日紫
- 为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蛋雕”打ca
- 这7样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
- 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江华山太平泥
- 寻花海,踏春意,来一场放松静心之
- 吹响2020集结号,我们春天有约!
- 宿迁的非物质文化遗传原来都有这些
- 邂逅扬州非遗,品味匠心雕刻的独特
- 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掉眉毛的
- 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珍贵的
- 连云港市国家级非遗项目:淮海戏
- “文艺苏军”吹响集结号——传递温
- 不出门游遍镇江,不见面共推产业发
- 《万众一心抗疫情》抒发非遗传承人
- 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盐城文旅的朋
- 足不出户也能体验文旅大餐,江苏文
- 疫情无情,御豪有爱
- 江苏旅游新闻网——豪华酒店新鲜蔬
- 疫线传真★党旗飘扬丨党员司机裹着
- 共度时艰!龙控集团迪诺水镇商业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