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苏遇见拉萨,高原生活还能这么美
2020年10月27日,南京与拉萨直飞航线,成功首航。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拉萨市旅游发展局联合新浪江苏推出“冬游拉萨”活动,并发起#今冬直飞去拉萨#的线上联动!
其实早在多年前,镇江的酿醋技术,就已经实现了到拉萨一游,写下了江苏与西藏之间缘分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当青稞遇上镇江醋,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提到青稞,人们就会想起西藏。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它几乎是唯一的农作物。数千年来,它都是藏族同胞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而在拉萨达孜工业园区里,通过江苏援藏力量的加持,小小的青稞,不再是简单的粮食。
江苏镇江对口援建的拉萨达孜工业园区建成,2004年招商引资第一批企业入驻后,情况变得不同以往了,青稞迎来了它的"72变"。
用青稞来酿醋?全国都没发生过,这能行吗?为了测试这个方案可不可行,他们将青稞送到了镇江恒顺工厂,实验能不能用青稞做出醋来,结果真的成功了。
越来越多的藏族特色产品,和青稞一样,在这里实现了华丽变身。牦牛、蜂蜜、冰川水、高原玫瑰等当地特色产品,在园区内提档升级,成为知名净土健康产业。
除了达孜工业园区,拉萨八廓街的一个角落里,藏着一家叫“卓番林”的小店。“卓番林”的意思是利益大众,店里每一件工艺品,都是当地手工艺人亲手制作的。300多个产品背后,累积下来便有300多个手艺匠人。
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卓玛在北京工作了十几年。对家乡的思念,让她最终选择回到了拉萨。2019年,卓玛接手了这家小店,她期待着能用自己所学的一些现代管理理念和工具,帮助手艺人在新时代中更好地转型。
卓玛带着团队跑遍西藏,寻找手艺匠人,再教他们新的染色、编织或彩绘技术……融合现代制作工艺,并以文创的方式赋能传统手艺。
原本,拉萨的手工艺品主要靠外地游客拉动。而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旅游业遭受重创。
徐全军,江苏第九批援藏干部,挂职拉萨市旅游发展局副局长。疫情期间的一次调研,他偶遇卓玛和孙莉。
徐全军说,自己作为援藏干部,想着要做些什么,“我不能帮他们设计,也不能帮他们去做整合,我只能背靠我们后方江苏的资源,把手工艺品带到江苏去。”经过徐全军和众多“红娘”牵线搭桥,一些原本养在深闺的西藏“宝贝”,和4000公里外的江苏市场有了联系。
之前,不少具有西藏特色的产品,设计感、做工、品质等均有待提升,还不能称为“文创产品”。而江苏在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和市场推广方面经验丰富,这正好补齐了西藏文化旅游产品的短板。
越来越多的西藏宝贝开始到更大的市场试水,第一站就来到了江苏。2020年,这些西藏宝贝在江苏举办的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上亮相。期间,数十种西藏文创产品接到订单。藏毯、唐卡、藏香等都大受欢迎,这也增加了手艺人们的信心。
这些举措让大家看到,江苏援藏用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方式,让西藏宝贝走出去,不是一句空话。
江苏与拉萨的紧密联系,除了体现在泰州路、扬州路等等“江苏路”之外,还得归功于大批扎根于西藏的援藏干部。这一次,苏心游也有幸结识到了三位援藏“奋斗者”,除了上文提到的徐全军,还有他们——
当然,我们的教育和医疗工作者也在西藏的脱贫路上不断“播种”,为西藏带来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设备。
在拉萨市江苏实验幼儿园,藏族孩子们在江苏援藏幼师的带领下唱起了《茉莉花》,嘹亮的歌声,让在场所有人的心中,都开出一朵苏萨友谊之花。
- 生如夏花,快来打卡南京江宁夏日紫
- 为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蛋雕”打ca
- 这7样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
- 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江华山太平泥
- 寻花海,踏春意,来一场放松静心之
- 吹响2020集结号,我们春天有约!
- 宿迁的非物质文化遗传原来都有这些
- 邂逅扬州非遗,品味匠心雕刻的独特
- 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掉眉毛的
- 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珍贵的
- 连云港市国家级非遗项目:淮海戏
- “文艺苏军”吹响集结号——传递温
- 不出门游遍镇江,不见面共推产业发
- 《万众一心抗疫情》抒发非遗传承人
- 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盐城文旅的朋
- 足不出户也能体验文旅大餐,江苏文
- 疫情无情,御豪有爱
- 江苏旅游新闻网——豪华酒店新鲜蔬
- 疫线传真★党旗飘扬丨党员司机裹着
- 共度时艰!龙控集团迪诺水镇商业街